萬圣節南瓜代表什么意思
南瓜是橘黃色的,所以橘黃色也成了傳統的萬圣節顏色。用南瓜雕制南瓜燈也是一個萬圣節傳統,其歷史也可追溯到愛爾蘭。本來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中,這根小蠟燭是放在一根挖空的大頭菜里,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,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大頭菜勝一籌,而且外形也比大頭菜漂亮,而且接近臉的形狀,于是南瓜燈就逐漸代替了大頭菜成為萬圣節的新寵。
“萬圣到,吃南瓜”南瓜是萬圣夜的節慶食品之一。作為南瓜的故鄉,南瓜派是美國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傳統家常點心,平常就有在吃,特別在萬圣夜的前后,成為一種應景的食物。美國人甚至將每年的10月26日設為“南瓜日”,而每年的9到10月份是南瓜豐收的時節,許多地方都會舉辦南瓜節來慶祝。像南瓜湯、南瓜餅、南瓜泥、南瓜芝士蛋糕等數不勝數,也是常被當做萬圣夜的食品哦。
另外南瓜,除了讓人聯想到萬圣節的裝飾物之外,其實它在英語里也有其他的用法。例如短語“turnintoapumpkin”,意思則有睡覺時間到了,該睡覺的意思。
據說這個諺語來自于童話故事《灰姑娘》。大家一定對這個故事記憶猶新吧,你也一定還記得那個半夜時將灰姑娘帶回家的馬車,隨著馬車最后一刻變成了南瓜,灰姑娘也立刻回到了原本的生活。
這就是這個短語的出處,意思是南瓜的出現意味著睡覺時間到了,該上床睡覺了。
關于萬圣節里的南瓜,傳說還遠不止這些。另外一種說法是,有人相信萬圣節其實原本只是古西歐人的一種秋收慶典,因為黃色象征了成熟和豐收,所以萬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日子。
“南瓜燈”是萬圣節的象征,萬圣節時各家各戶都會買來南瓜。這些南瓜經過雕刻會變成一張張陰森可怕的臉,然后在里面放上蠟燭,從而變成“南瓜燈”。在萬圣節前夜,孩子們會穿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服裝,提著南瓜燈去敲響別人家的門,同時喊“trick or treat”以換取別人的禮物。 “咬蘋果”也是萬圣節中非常好玩的游戲,這個游戲要求參賽者從一個裝滿水的大盆中用嘴叼出蘋果,最先叼出蘋果的選手獲勝。并且在整個歐洲,人們都把萬圣節前夜看作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。
主要國家如下:荷蘭,英國,愛爾蘭,法國,德國,比利時,瑞士等西方國家和澳大利亞,新西蘭,北美地區。
萬圣節的習俗有:南瓜燈、不給糖果就搗蛋、裝扮鬼怪、咬蘋果。
不請客就搗亂
萬圣節(萬圣夜)的主要活動是“不請客就搗亂”。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,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鐘,大叫:“TrickorTreat!”(意即不請客就搗亂),主人家(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)便會派出一些糖果、朱古力或是小禮物。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制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。大多數家庭十分樂于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孩,于是,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,整袋整袋的搬回家。在蘇格蘭,小孩要糖果時會說:“Theskyisblue,thegrassisgreen,maywehaveourHalloween。”(天是藍色,地是綠色,齊來慶祝萬圣節前夜),然后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。
杰克燈
杰克燈是萬圣節最廣為人知的象征物。在英國和愛爾蘭,當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蕪菁中燃點蠟燭造成杰克燈,但移民到美國的人很快便采用南瓜代替,因為南瓜比較大和容易在上面雕刻圖案。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嚇人的面容,并放在大門口的階梯上,傳統上此做法是想嚇走惡魔或妖怪。
咬蘋果
萬圣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“咬蘋果游戲”。游戲時,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,然后讓參與者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,誰先咬到,誰就是優勝者。
占卜游戲
在愛爾蘭,有一種傳統占卜游戲,參加者蒙著眼,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只,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,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,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,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,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。在19世紀的愛爾蘭,少女會在灑有面粉的碟上放蛞蝓,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。在北美,傳說如果未婚女子在萬圣夜坐在黑暗的房間中,便可以在鏡中看見未來丈夫的樣貌。如果她們將于結婚前死去,鏡中便會出現一個頭骨。這個習俗自19世紀后期已經非常流行,也有相關的賀卡售賣。
各種萬圣節食物
由于萬圣夜臨近蘋果的豐收期,太妃糖蘋果成為應節食品。其他特色食品還有:粟米糖、熱蘋果酒、烘南瓜子。萬圣節的傳統食物是蘋果汁、爆玉米花、南瓜餡餅和女巫狀的香料生姜餅等。
萬圣節有幾樣吃的東西是必備的:南瓜派、蘋果、糖果,有的地方還會準備上烘南瓜子和粟米糖。
南瓜派
“萬圣到,吃南瓜”,南瓜是萬圣夜的節慶食品之一。因為沒有合家團聚的晚宴,所以萬圣節并沒有像其他節日那樣發展出類似整只的火雞、肥嫩的牛排這樣的“大菜”,而更多是精心設計各種各樣的甜點。而南瓜派算得上是萬圣節的“主菜”了。南瓜派,美國人最喜歡的食物之一,平常就有在吃,而到了萬圣夜的前后,各大蛋糕店更是供不應求。
蘋果
蘋果
因為蘋果的豐收期臨近萬圣夜,所以蘋果也是萬圣節期間不能缺少的應節食品。除了組織咬蘋果的游戲之外,人們還會制作焦糖蘋果,蘋果的外面裹上一層糖衣,再沾上果仁、棉花糖等等小零食,它是從萬圣節到圣誕節期間最流行的節慶食品。另外,用蘋果制成的熱蘋果酒也這個期間最受歡迎的飲品。
糖果
在西方國家,萬圣節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糖果了,萬圣節商店里售賣糖果有各種鬼怪造型。萬圣節的糖果一般會以橘黃色為主,很多的糖果還會做成鬼怪的樣子,這也是為了給萬圣節應景。到了萬圣節的晚上,就會有小孩子打扮成各種鬼怪的樣子到親戚鄰居家敲門,這時候主人一定要拿出糖果送給孩子。
微縮攝影之坐在五顏六色糖果上玩耍的孩子們
烘南瓜子
這可能是在西方傳統萬圣節中,唯一不甜的零食。咸咸的口感,略帶堅果的味道,西方人常喜歡用葡萄酒來搭配飲用。這種葡萄酒常帶有熱帶水果的香氣,充盈在鼻尖,但當它進入口中,香氣又會變化成桃子、杏仁的味道。更有意思的是,出產這款葡萄酒的哈德遜河谷,就在美國著名的“無頭谷”和著名的“無頭養馬人”附近。
粟米糖
粟米糖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糖果,主要是在秋季的萬圣節流行。粟米糖的制作方法較為古老,起源于何時已無從查考。糖果是模仿玉米粒,三種顏色,每片約3倍的一個玉米粒。糖果是主由糖,玉米糖漿,人工色素和粘合劑。傳統粟米糖片是三種顏色:黃色廣泛年底,錐形橙色中心,白鰭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