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節是法定節假日嗎
元宵節不是法定節假日,因此沒有放假。目前我國的法定假日包括元旦、春節、清明節、勞動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和國慶節。
舊時電力不發達,一到晚上四處就黑漆漆的,因此光明成了非常珍貴的現象,到了正月十五夜里,點亮各盞花燈,寓意驅趕走黑暗,帶來希望與光明。而且五彩繽紛的燈籠高高懸掛,顯得非常喜慶,具有很吉祥的含義,祝福來年家中能夠興旺發達,獲得大豐收。而且元宵節掛燈籠的傳統由來已久,漢代有位皇帝很虔誠禮佛,在正月十五的夜晚,要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,全城人民都要掛上燈。所以到了今日,便有了賞花燈、鬧花燈的習俗。
送孩兒燈,簡稱送燈,又稱送花燈,是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。即在元宵節前,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,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,以求添丁吉兆,因為“燈”與“丁”諧音。這一種傳統習俗許多地方都有,陜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,頭年送大宮燈一對、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,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、早生麟子;如女兒懷孕,則除大宮燈外,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,祝愿女兒孕期平安。
相傳很久以前,揚州城有段時間大家過得非常慘淡,民不聊生,玉帝見了想派火神下凡將這個城市付之一炬,正月十五那天,火神來到人間后,發現此地的人民十分善良,不忍心觸發火災,于是把這個消息透露給老人,叫她回去在門口懸掛大紅燈籠,老人到家里后將此事告訴給他的兒媳婦,兒媳婦就將此事一傳十十傳百,最后在這天家家都掛上了紅燈籠。并且四處都是煙花和鞭炮聲,這樣玉帝就以為揚州已經燒掉了,所以民間躲過了一劫。時至今日,便有了元宵節鬧花燈的習俗,人們想通過慶祝節日,保佑來年紅紅火火。
1、專家表示,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“湯圓”,因為它開鍋之后漂在水上,煞是好看,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云空。天上明月,碗里湯圓,家家戶戶團團圓圓,象征著團圓吉利。因此,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。
2、湯圓的名稱與“團圓”字音相近,取團圓之意,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,和睦幸福,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,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。
3、元宵節吃湯圓,除了寓意喜慶合家團團圓圓,還有御寒、補脾胃、益肺氣之養生功效。元宵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米,《本草綱目》中指出,糯米是補脾胃、益肺氣之谷。糯米味甘、性溫,吃后能補養人體氣血,滋養脾胃。冬季最冷是三九,目前雖然已過,但天氣乍暖還寒,寒冷天最容易虧損的就是胃氣。古人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用糯米材料制作湯圓,除了糯米有粘性,包圓容易下鍋不會散開,還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。
4、元宵時吃糯米湯圓,溫暖脾胃,人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,以致周身發熱,起到御寒的作用,尤其適用于脾胃虛寒者。此外,糯米還含有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、煙酸等豐富營養,可以說糯米湯圓正是溫補強壯的食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