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千年以來,冬至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,只剩下一些地方保持著節日傳統,逐漸只變成了一個單純的節氣,這一天氣候變得越來越冷。那么,本期的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冬至節氣的起源是什么。
冬至過節源于漢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?!肚寮武洝飞踔劣小岸链笕缒辍敝f。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。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,是上天賜予的福氣。漢朝以冬至為“冬節”,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“賀冬”,例行放假。
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,是上古時期根據天象物候確定陽氣漸漸開始回升而定出的節氣。冬至這天,太陽運行至黃經270°(冬至點),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,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(又稱為冬至線),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。
因此,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,并且越往北白晝越短。在北極圈以北,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,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范圍最廣的一天。對北半球各地而言,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。就北京市區來說,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,而正午太陽高度也僅有26°42’。
冬至這天,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,比南半球少了約50%。冬至節屆即一陽生,新歲實始?!遁d敬堂集》記載:“夏盡秋分日,春生冬至時”,冬至節,春之先聲也。冬至過后,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,并且從今天起開始“進九”。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。
冬至,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,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,冬至俗稱“冬節”、“長至節”、“亞歲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,測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,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。
冬至作為一個節日,至今已有2520_年以上的歷史據記載,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,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。《漢書》有云:"冬至陽氣起,君道長,故賀……"也就是說,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。古人認為自冬至起,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,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,是大吉之日。因此,后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習俗,也往往出現在冬至。冬至又被稱為"小年",一是說明年關將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于漢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,因此,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在的十一月,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。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。因此,也可以說專門過"冬至節"是自漢代以后才有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
漢代以冬至為"冬節",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"賀冬",官方例行放假,官場流行互賀的"拜冬"禮俗?!逗鬂h書》中有這樣的記載:"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,不聽政,擇吉辰而后省事。"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,軍隊待命,邊塞閉關,商旅停業,親朋各以美食相贈,相互拜訪,歡樂地過一個"安身靜體"的節日。魏晉六朝時,冬至稱為"亞歲",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;宋朝以后,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。
唐、宋時期,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。
明、清兩代,皇帝均有祭天大典,謂之"冬至郊天"。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,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,就像元旦一樣。
至,俗稱“冬節”,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日。在二十四節氣中,冬至也最受重視。冬至過節源于漢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古人認為到了冬至,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,但春天已經不遠了。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,表示年終有所歸宿。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,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,如果外出不回家,就是不認祖宗的人。
冬至的日期,每年都在陽歷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;陰歷的日期則不一定,但大抵不超過陰歷的十一月。在《尚書》“堯典”中稱冬至為“日短”,因為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,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,黑夜最長。過了冬至后,日光照射北移,白天愈來愈長,黑夜愈來愈短。
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長的一天,過了冬至,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。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:陰極之至,陽氣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
1、食俗
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,據傳,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,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。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: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,俗稱“添歲”。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,吃餃子、吃餛飩的習俗,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、冬至長線面的習慣。
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,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。諸如餛飩、餃子、湯圓、赤豆粥、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。曾較為時興的“冬至亞歲宴”的名目也很多,如吃冬至肉、獻冬至盤、供冬至團、餛飩拜冬等。
2、祭天拜祖
據文獻記載,早在漢武帝元鼎五年便有冬至祭天習俗,后經歷代逐漸制度化。
祭天儀式通常由"天子"主持,該祭祀體現了國人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情懷,表達了為天下蒼生祈求風和日麗天氣的愿望。
冬至"寓意陰極陽升、萬物生長,這場"祭天禮"以古喻今,寓意國家復興、與民同樂。
3、合家團聚
冬至在古代以來就是一家人團聚,整整齊齊在一起吃飯的時節,很多平時不在家吃飯的人也要回家陪長輩吃飯。
北方地區
冬至節氣時,北方地區的溫度已經在0℃以下了,在某些地區還有雪凍災難。
西北地區
冬至節氣時,西北地區的平均氣溫普遍在0℃以下,天氣寒冷。
南方地區
冬至節氣時,南方地區的平均氣溫只有6℃至8℃左右。
西南地區
在西南某些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,平均氣溫仍然在10℃以上,真可謂秋去春平,全年無冬。